傳承藝術中心 Chuan Cheng Art Center

最新消息 | 2021-11-12

微瀾 ║ 鄧先仙

撰文者:七零後水墨

微瀾 鄧先仙



前人吟詠“人情自厭芳華歇,一葉隨風落禦溝”“無情剛恨通宵雨,斷送芳華又一年”,是對時光、對青春的認識,知道其必逝,方知其珍貴。我想,不能恒久的擁有,就儘量長久的注視、感受、記錄和描述他們。這次選擇呈現的畫面,長長短短,大大小小,沒有整齊的規格,也不是同時期的描繪,像拼湊散碎無序的記憶碎片。依稀是記憶中的他們,是過去、也是現在。希望,細碎的日常,空白的時間,也透出光和詩意。也許,這就是你我最好的時光。



文|鄧先仙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1.jpg



流雲  40cm×62cm  紙本設色  2020



 



曉鏡與華年



——讀鄧先仙近作兼談80後的水墨創作



 



文|董



 



昨夜星辰昨夜風



 



幾天前,承兩位畫家邀請,到北京參加他們雙個展的開幕。那一天下午,中國美術館照例不止這一項活動,高朋畢至,人頭攢動。我一邊和人招呼,一邊從西展廳通柱廊的小門出來,眼前便又是那少年時熟識的景象了。曾經在多少個有穿堂風的午後,坐在這柱廊的蔭涼處,看一本無聊的小學數學課外題,聽說了“高斯定律”,卻弄不通“雞兔同籠”。主樓東邊的牆根兒,依稀有一帶平房,是美協好幾個處室辦公的地方,有時候會大咧咧地跑進去,找阿姨或大姐姐們聊會兒天,現時此處已是“書店兼咖啡廳”,一水兒的玻璃房,頗合國際范兒。東門裡的二樓,是不讓隨便跑上去的,“書記處”這幾個字便透著成人的威嚴。於是自然就變得規矩乖巧,“爺爺”、“伯伯”、“叔叔”,一溜兒叫。在這裡我見識到了開會的冗長和乏味,有一次竟冒失地發表觀感,幾位正在坐而論道的“爺爺”居然立即表示了贊同。去美術館對過的“悅賓”吃過魚香肉絲,便幫著在發往各地美術界的請柬或通知上黏八分錢的外埠郵票,我從來手極笨,所以估計有些藝術家收到的信函上,“藍長牆”是歪的。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2.jpg



  35cm×45cm  紙本設色  2021



 



這些都是三十年前的回憶了。驀然回首,80後們已經人近中年。



 



讀鄧先仙的畫,總覺得是在讀一冊祭奠80後青春的詩。好的畫終歸不會是哲學的說教,而應當自然而然地被詩的意境所環繞。詩是講究心象和物象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曉》所蘊含的心象,是看似平靜的期待與對未來的淺淺不安;《月光》所蘊含的心象,則是幻滅後的孤清與極力收斂的自思自歎。詩是講究寄託和象徵的:“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畫作中時常出現的彩蝶、蜻蜓、鸚鵡,物化與活化了青蔥記憶的點點滴滴;傳統技法嫺熟地展示,掩不住曾經萌動的心靈在許多年後不露聲色地重現。詩是講究朦朧和色調的:“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畫家的近作,似乎有意捨棄了早年常見的瑰豔綺密,《冷調沙發》中,含蓄蘊藉的一面已大為發展,到《梔子黃》和《白》,雖說是點明了顏色的主題,追求的卻是霧裡繁花的朦朧與迷離,帶著淒美、幽眇與感傷。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3.jpg



微瀾  37cm×66cm  紙本設色  2020



 



鄧先仙想要表現的,並不是“原生態”的生活,許多狀態只存在於想像之中,抽象了現實的棱角,也忽略了時間的流淌。真境中的80一代,是面臨重重壓力的“新中年人”,畫家構築的,卻似乎是這一代人在未諳世事的少年時,對於長大後生活的設想。童話中的成人世界——對於過去,那是充滿憧憬的未來;對於今天,那又是不可捉摸的回憶。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4.jpg



  33cm×39cm  紙本設色  2020



 



人生何處不離群



 



鄧先仙曾參加過我策劃的一個“新工筆”聯展,在那個舞臺上,成為關注焦點的,是來自北京的畫家群體,他們鮮明的、充滿隱喻的、帶著濃重迷幻色彩的風格,使看慣了清淡筆墨的南方觀眾耳目一新。先仙的畫作,則遠遠地獨立于一角,寧靜而沖澹,只有會心的觀者,踱近細賞,方有讚歎。我當時的感覺就是,這是一位“不群”的畫者。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5.jpg



  27cm×43cm  紙本設色  2018



 



“不群”是一個反復自省與重塑的過程。鄧先仙從學院體系扎實的造型訓練中走來,從中國畫強大的技法語言中走來,從工筆傳統偏向纖穠的審美習慣中走來,卻逐漸有意識地與這些限定自己畫筆的因素相生相離。舍豔而相遇于澹,畫家開始回避明確的線條,追求低飽和的色調,採用少許光感,使線性的敘事降低了銳度。因而先仙的工筆,靜逸遠澹,有如蕊中之蘭茝,有其自持的格調——不絿不競,如雪如冰,更不必諧於眾人也。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6.jpg



寒露  29cm×63cm  紙本設色  2017



 



先仙在結構畫幅的時候,十分注意留白的應用,這其實不單是佈局的取捨,也包含了畫意的營造。像《望》這一幅,對於空間的特別設計,突出了主人公的孤清與期待,然而,“更隔蓬山一萬重”,她自己也並不相信可以望見所心念的,呈夾角狀的兩面牆壁,增加了壓迫感,也把寂寞的主題再次強化。先仙的畫中人,少有不寂寞的,即便是兩個人物同時出現,也看不到相互間直接的交流。有時候,她的人物甚至是不完整的,刻意地呈現細節的精彩,卻又透露了與現實世界不自覺隔離的心緒。風吹起面前的紗幔,花鳥相間處,有孤影在焉,“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鵡對紅薔薇”,突兀出場的鮮麗與生機,反襯出女性角色面對空庭時的惘然。先仙筆下的女子,無疑皆是麗人,唯其“寂寞”,麗從古澹出,非從妖冶出,則有清靜之韻,端凝之姿:可人如玉,步屧尋幽,載行載止,空碧悠悠,如月之曙,如氣之秋,淺深聚散,與之沉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7.jpg



梔子黃  59cm×54.5cm  紙本設色  2016



80後的一代人,從本質上說,都是不群和寂寞的。自小就沒有兄弟姐妹,長大後便也疏于同人交道。有人說這種“獨”是一大缺陷,可是相對於太多的“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這一個“獨”字又是多麼可貴。寂寞使人有了思考的餘裕,也有了判斷的勇氣,對於藝者而言,發於本心,秉持個性,不苟同於眾,不屈服於俗,是最為重要的堅持。年近不惑的80後們,似乎很少被歲月磨去鋒芒,卻又增添了成年人的冷靜。毫不誇張地說,人們等待著他們充滿自我精神的創造,噴發出藝術上的新高度。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8.jpg



  67cm×34cm  紙本設色  2015



 



荀令香爐可待熏



 



80後藝術家成長的30年,也恰恰是中國水墨藝術蓬勃發展的30年。在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的回憶中,1988年的“北京國際水墨畫展”是標誌著“水墨”這一脫胎于傳統中國畫的藝種開始新時代轉型並大踏步走向國際的重要事件。那時候,絕大多數的80一代還沒有開始摸畫筆,當幾年之後,他們走進附中的專業學習時,“水墨”已經儼然成為中國畫壇的主流名詞了。作為88年北京展的繼承者,“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即將辦至第十屆,站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回望三十多年的“水墨史”,許多問題已值得思考與總結;而80後畫家學習、創作、成長中的種種實踐與感悟,也是這部正在寫作的歷史鴻文下十分鮮活有力的篇章。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9.jpg



無聲  45.5cm×77cm  紙本設色  2015



 



就一幅畫作而言,技法與觀念是不可偏廢的兩端。在水墨藝術發展的過程中,傳承千年的技法不斷求索、不斷幻化、不斷豐滿;以往不曾想見的奇妙觀念,不斷孕育、不斷植入、不斷融合,為我們的視覺經驗帶來不斷更新的驚喜。年輕的畫人們,在迴旋激越的潮流中,比之他們的前輩,更加願意體味搏擊與衝浪的快感。然而,這個時候,能夠牢牢把握住船舵,不至傾側或迷航,便顯得至為緊要。我曾和幾位成績斐然的青年畫家談論這些問題,他們所看重的常常趨於一致,其一是對精微畫技的錘煉,其二是對自身審美的忠實,其三則是對當代概念的反思。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10.jpg



周歲  24cm×24cm  紙本設色  2017



 



鄧先仙在這幾個層面,都有自己的觀點。她似乎打小兒就是一個迷戀於技法表現力的人,“明目張膽地要漂亮,要腔調,一根筋的唱作俱全,一心想博滿堂彩呢”,對了,就是這股心勁兒,80後所特有的,不同於70後的質疑一切,90後的全無所謂。現在的她,更加自信於技法,“動筆畫畫的時候,指導手的不是理論,而是感受和經驗”。選擇工筆,在鄧先仙,與其說是審美使然,不如說是個性使然,“這個畫種偏重描述性的東西,可以更完整地表達,尤其是細節上傳達出來的情感”。她的審美要求和自身個性的要求、情感的要求是同一的,這真是一種幸福,能夠守住“簡單與本真”,去畫自己想畫的感覺。從本來意義上說,一切生活在當下的有創造性的畫家,其作品都天然具有“當代性”,“當代藝術”並非某一群體、某一風格所能壟斷的。先仙認為:“能擔當‘當代’兩字並不容易,並非生創硬造就行,恰恰是更需要思考和積累、想法和修養。明智的做法還是先認識自己,理解自己”。切中時弊,邯鄲學步、削足適履的所謂當代,早已成為笑柄,當80後藝術家逐漸為國際平臺所關注時,越來越多屬於中國傳統與自身現實的技法和觀念,必將重新定義“中國當代藝術”的內涵。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11.jpg



冷調沙發  67cm×34cm  紙本設色  2015





先仙某一天在曉鏡中瞥見自己的臉孔,兒時記憶中的飽滿和紅潮不在了,“眉眼像給誰用毛筆勾了一遍,深了一成,定格般”,這大約是80後們第一次感覺到歲月的力量。80一代走過青春,啟動於80年代的“水墨”藝術也將三十而立,“一弦一柱思華年”,我們都到了懂得慢慢品味的年齡了。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12.jpg



末夏  67cm×37cm  紙本設色  2015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13.jpg



歸來  83cm×65cm  紙本設色  2021

 



匹配的面容



文|鄧先仙



 



有些事情對於我而言相對簡單些,比如,拿筆劃畫。有些事情對於我來說相當複雜,比如,開車。再比如,組織文字。

 



然而,開動畫筆的時候難免有零碎的想法偶爾冒個泡,所以也該不時歸攏下,是對自己繪畫的補充和自我交代吧。左右開弓也不是我的長項,就想談談自己繪畫的變化。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14.jpg



  37cm×28cm  紙本設色  2020



 



畫工筆人物的人,對面貌難免關注,也會時時端詳自己的容顏。當你的生命到達了某一時期,“你就有了與自己匹配的面容”,可哥·香奈兒說的?被這句話小小擊中了一下。我想起少時的臉,飽滿的,通紅的,兩頰細密的毛細血管隨時賁張著,雜蕪而混沌的樣子。畫畫呢,也是歡喜著,緊張著,激動著。喜歡動手反復添填,用豐盛繁複的物件,細節,伴著人物,講很多故事,能畫。看畫冊裡那時的畫,心裡還是感動,明目張膽地要漂亮,要腔調,一根筋的唱作俱全,一心想博滿堂彩呢。畫是好看的,有點亂,面目模糊著。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15.jpg



  101cm×75cm  紙本設色  2015



 



逐漸進入現在的狀態,畫畫時,心也是歡喜著,也還有點緊張,不那麼激動了。花長長的時間,節制而專注的,定一個簡單而好看的輪廓,殷殷的琢磨眉目,徐徐漂染,像暗房沖洗的照片般,人物的面目由淡而深,逐漸清晰了,認得出誰是誰了,用得是我的筆致和情調。那個時刻,世界全部安靜下來,描繪人物面目,是我做著的稀鬆從容的事,不太用力,洗衣吃飯般家常。倏忽間,瞥見鏡子裡自己的臉孔,紅潮不知什麼時候褪下了,臉頰變得白和扁平了一些,眉眼像給誰用毛筆複勾了一遍,深了一成,五官清楚,定格般。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16.jpg



  35cm×42cm  紙本設色  2017



 



自己的繪畫,如同面容,不知不覺,生髮變化。這些變化,循跡生長,自然而然,不可抗拒。眼界的歷練,手感的積累,傷痛的體驗,一併留下痕跡,豐富著感受,順著筆墨緩緩流淌,說的人事,和以前也不同。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17.jpg



曖曖內含光  21cm×31cm  絹本設色  2018



 



我接受這樣的變化,它們體現出成長的敏感和多態,讓我在單一的動作中感受到心靈的豐富。重要的是,我知道,在所有變化的表像下,隱藏著不變的實質:真實的性情。這是貫穿個人繪畫始終的東西。慢慢的,它正領著我,試探著更適合的方式,匹配自己。



 



最後,想起歌裡唱的“許多事來不及思考,就這樣自然發生了。”就是這個意思。



描述: C:UsersVictoriaChangDesktop18.jpg



  29cm×39cm  絹本設色  2018